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一、学科概况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的理论科学。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是1996年由原江西财经大学工业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合并而成的,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是我校最早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并在江西省最早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批产业经济学博士点(江西省首个文科博士点),2007年本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江西财经大学成立产业经济研究院(独立建制),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学,现共有专、兼职研究近40人。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练,产业经济学学科已形成了产业组织与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调整与国企改革、政府规制与公用事业改革研究、现代新型服务业等研究方向,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已形成包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设置三个专业方向:产业发展与规划,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产业经济与数字经济。
本学科依托两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和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学科建设。聚焦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构建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建立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库、产业发展监测系统、产业发展预警系统和产业政策模拟决策系统,为国家有关部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并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在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智库”。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国内产业经济学主要学术团体和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以本学科为依托,连续8年举办“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论坛”,在国内产业经济学界具有广泛影响。与著名学术机构CRESSE每两年举办一次“竞争政策前沿国际论坛”,成为在竞争政策领域与国际学术同行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研究方向
1、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
2、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
3、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
4、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5、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学科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化、理论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级教学、科研人才。要求博生: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坚守学术诚信,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坚持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二)在产业经济学学科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具有在产业经济相关研究领域中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三)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方式
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课程学习不少于1.5年。前三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之后主要安排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博士研究生因故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其学习年限超过 4 年者,均应办理申请延期毕业手续,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六、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其中,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
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至少为2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共6学分,专业学位课最低6学分选修课最低为9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另见《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七、中期考核要求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论文研究等方式,经过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锻炼等必修环节进行培养。博士生的培养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并重的原则。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填写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在第一学期结束前提交研究院和研究生部备案,并按照该计划对研究生在校培养过程进行检查。
公共必修课程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采取命题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具体确定。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4学期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产业经济研究院组织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负责,就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论文开题。
九、学位论文和过程管控要求
1.开题报告
(1)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现实意义;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选题要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根据本人的兴趣和原有基础选题,但要经导师审核通过。
(2)论文选题确定后要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学术思想及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及时间安排等。
(3)开题报告以书面方式提交研究院。
(4)开题报告会由研究院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的3-5名教师组成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并写出鉴定意见。未获通过者,可在1-2个月内再次提交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5)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主题有创新性见解。论文在答辩前需通过教育部学位论文送审平台提请5位本专业领域里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进行匿名评阅。评阅人对论文作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论文答辩由本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就是否推荐授予博士学位做出决定,决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为通过,上报校学位委员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者,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博士学位。
3.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立博士生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以培养质量为主导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2.充分发挥院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在博士研究生质量保证方面的作用,审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工作。
3.不断完善博士生导师管理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点,促进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科研实践的教育与指导。
4.建立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组织院内外专家定期对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5.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定期开展博士毕业生工作单位追踪调研,积极引入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监督,逐步建立独立、科学、公正,且具有良好声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
十、课程设置和考核要求
1. 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得低于22学分,且各课程模块学分达到相关要求。
2.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与研究能力。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达到以下要求:(1)博士生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1项省部级(含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不含省教改与省教科课题,下同)以上研究课题,或参与1项由导师主持完成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省部级课题要求排名前三位,国家级课题排名前五位。博士生若在国内一般权威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以上,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署名为江西财经大学(下同),可不作课题要求。(2)博士生在校期间须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至少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权威期刊发表至少1篇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在国际正式学术期刊或CSSCI或CSCD来源期刊发表2篇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根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3. 在校内做一次学术报告,或在本学科研讨会上至少做1次主题发言,并填写《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经导师签字后报培养单位汇总, 作为毕业资格审核条件之一报研究生院学位科审核。
4.学位论文通过匿名评审和答辩委员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
十一、留学生、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1)政治理论课不作为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
(2)中文授课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全英文授课的研究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对外汉语(8学分,128学时,第一、二学期各4学分,64学时)作为留学生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3)总学分要求参照学术型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十二、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暂无
十三、适用范围
2021级及之后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十四、专业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著作】
【一、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工具书】
《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者指南》,[美] 乔舒亚·安格里斯特 / [美] 约恩·斯特芬·皮施克,郎金焕 / 李井奎(译),格致出版社,2012
《高级计量积极学及Stata应用》,陈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第二版
《不确定世界中的公共政策》,[美] 查尔斯·F.曼斯基,格致出版社,2017
《精通计量:从原因到结果的探寻之旅》,乔舒亚·安格里斯特 / 约恩-斯特芬·皮施克,格致出版社,2019
《Microeconometrics Using Stata》,A. Colin Cameron / Pravin K Trivedi,Stata Press, 2009.
《进阶回归分析》,王存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美] 蒋中一 / [加] 凯尔文·温赖特,刘学 / 顾佳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赵西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因果推断实用计量方法》,邱嘉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二、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吴汉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乔治.J.施蒂格勒,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产业组织理论》,泰勒尔,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现代产业组织》,卡尔顿 / 佩罗夫 【硕士】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维斯库斯 【硕士】
《产业组织理论》,梯若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博士】
《产业组织:现代理论与实践》,林恩·佩波尔 / 丹·理查兹 / 乔治·诺曼,郑江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第四版。
《产业组织:市场和策略》,保罗·贝拉弗雷姆 / 马丁·佩泽,陈宏民 / 胥莉(译),格致出版社,2014.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拉丰 / 梯若尔 【博士】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1-2, Richard Schmalensee and Robert Willig,Elsevier Science Ltd,1989.【工具书】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3, Mark Armstrong and Robert H. Porter,Elsevier Science Ltd,2007.【工具书】
Ali Hortacsu, Kate Ho, Alessandro Lizzeri,,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4 - 1st Edition. New York : New York, N.Y., U.S.A: North Holland, 2021. 【工具书】
Scott A. J,Storper M. Pathways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 Development. London:Routledge,1992.
【三、产业政策与国企改革】
《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杨治,新华出版社,1999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卡布尔,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芮明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经济解释》,张五常,中信出版社,2014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文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 熊彼特, 王永胜译,立信会计出版社,2017.
《大侦探经济学》,李井奎,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7月第一版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国企改革方向】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让—雅克.拉丰 / 让—梯若尔,格致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国企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论文】
Athey, Susan, and Guido W. Imbens. 2017. "The State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Causality and Policy Evaluation." JEP, 31 (2): 3-32.
Asher, Sam, and Paul Novosad. 2020. "Rural Road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0 (3): 797-823.
Sampat, Bhaven, and Heidi L. Williams. 2019. "How Do Patents Affect Follow-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Human Genom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9 (1): 203-36.
Howell, Sabrina T. 2017. "Financing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R&D Gra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 (4): 1136-64.
Armstrong M, Zhou J. Paying for promine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11, 121(556): F368-F395.
Emmanuel Farhi, Josh Lerner, and Jean Tirole, “Fear of Rejection? Tiered Certification and Transparency”,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44, n. 4, Winter 2013, pp. 610–631.
Acemoglu D, Azar P D. Endogenous production networks[J]. Econometrica, 2020, 88(1): 33-82
Demir B, Fieler A C, Xu D, et al. O-Ring Production Network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1.
Acemoglu, Daron. "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3.4 (1998): 1055-1089.
Autor, David H., Frank Levy, and Richard J. Murnane. "The skill content of recent technological change: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8.4 (2003): 1279-1333.
Nordhaus, William D., and Zili Yang. "A regional dynamic general-equilibrium model of alternative climate-change strateg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741-765.
Romer, P. M.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5), 1002-1037.
Laffont, J.-J., P. Rey and J. Tirole, 1998a, Network competition I: overview and nondiscriminatory pricing,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9: 1-37
Laffont, J.-J., P. Rey and J. Tirole, 1998b, Network competition II: price discrimination,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9: 38-56
Katz, M. and C. Shapiro, 1985,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 424-440
Crémer, J., P. Rey and J. Tirole, 2000, “Connectivity in the Commercial Internet”,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48, 433-472
Laffont, J.-J., S. Marcous, P. Rey and J. Tirole, 2003, Internet Interconnection and the Off-net Cost Pricing Principl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32(2):309-328
Armstrong, M. 2006.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ochet, Jean-Charles and Jean Tirole, 2006 “Two-Sided Markets: A Progress Report”,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35(3): 645-667
Joshua D. Angrist and Alan B. Krueger. Does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e Affect Schooling and Earning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1,pp. 979-1014
Esther Duflo ,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 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pp. 795-813
Alesina,Alberto,Eliana La Ferrara.2014,A Test of Racial Bias in Capital Sentencing,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4(11),pp3397-3433
Dell,Melissa,2015,Trafficking Networks and the Mexican Drug War,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5(6):1738-1779
Dale,Stacy B,Alan B Kruguer,2002,Estimating the Payoff to Attending a More Selective College:An application of Selection on Observables and Unobservabl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7(4):1491-1527
Qian Nancy,2008,Missing Women and the Price of Tea in China:the Effect of Sex_specific Income on Sex Imbalanc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3(3),1251-1285
Nunn,Nathan,Leonard Wantchekon,2011,the Slave Trade and the Origin of Mistrust in Afric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1(7):3221-3252
Chetty,Raj,Nathaniel Hendren and Lawrence Katz.2016,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Better Neighborhoods on Children:New Evidence from the Moving to Opportunity Experi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6(4):855-902
Berry, Steven, James Levinsohn, and Ariel Pakes. “Automobile Prices in Market Equilibrium.” Econometrica 63, no. 4 (1995): 841–90. https://doi.org/10.2307/2171802.
Ito, Koichiro, and Shuang Zhang.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lean Air: Evidence from Air Purifier Markets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8, no. 5 (May 1, 2020): 1627–72. https://doi.org/10.1086/705554.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世界经济,2006(05):12-21.
任寿根.新兴产业集群与制度分割——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产业集群为例.管理世界,2004(02):56-62.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07):36-50.
姚洋,张牧扬.官员绩效与晋升锦标赛——来自城市数据的证据.经济研究,2013,48(01):137-150.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10,45(10):4-19.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05):38-46.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经济学(季刊), 2011,10(01):1-32.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学家, 2019(02):66-73.
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 2018, 39(09):5-22.
许宪春,张美慧.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 2020(05):23-41.
蔡昉: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9(06)
蔡昉:农村改革对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东岳论丛,2019(01)
蔡昉:从穷人经济到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对中国农业提出的挑战,经济研究,2016(05)
蔡昉:二元经济作为一个发展阶段的形成过程,经济研究,2015(07)
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与公共政策方向的转变——关于中国社会保护的若干特征性事实,中国社会科学,2010(11)
蔡昉:新古典经济学思维与中国现实的差距——兼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建,经济学动态,2010(02)
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经济研究.2001, (9);60-70. 【国企改革方向】
戚聿东,张任之.新时代国企改革如何再出发?管理世界.2019, (3);17-30. 【国企改革方向】
蔡贵龙,郑国坚, 马新啸, 卢 锐.国有企业的政府放权意愿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研究.2018, (9);99-115. 【国企改革方向】
陈林,万攀兵,许莹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创新行为——基于自然实验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 管理世界.2019, (10);186-205. 【国企改革方向】
张文魁.我国企业发展政策的历史逻辑与未来取向.管理世界:1-11.
洪正,张琳,肖锐.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21,37(08):58-88.
马草原,朱玉飞,李廷瑞.地方政府竞争下的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研究, 2021,56(02):141-156.
江小涓.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赋能增长与改革.管理世界,2019,35(12)
郭峰、王靖一 、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经济学》(季刊),2020年4期。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8期。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经济研究》, 2019年第8期。
唐松、伍旭川、祝佳,“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 ,《管理世界》, 2020年第5期。
张勋、万广华、吴海涛,“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 2021年第8期。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陆毅教授2015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系列研究http://www.sem.tsinghua.edu.cn/zh/luyis
【数字经济方向】
1、《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 Automation, The Gig Economy And Welfare》, Edited By Anthony Larsson And Robin Teigland,Routledge,2020.
2、《Digital Economics》,Dave Seng,Cognella Academic Publishing,2019.
3、《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Klaus Schwab, Currency, 2017.
4、Acemoglu, Daron, Claire Lelarge, and Pascual Restrepo. 2020. "Competing with Robot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France."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10: 383-88.
5、Daron Acemoglu & Pascual Restrepo, 2020.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28(6), pages 2188-2244.
【微信公众号】
香樟经济学术圈, 连享会, 君泉计量, 飞哥团经济学交流平台
附件一: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学院(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
培养方式:全日制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产业经济学 专业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
|
|
学
位
课
|
公共学位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最低6个学分
|
英语(主英文文献阅读)
|
2
|
32
|
|
√
|
|
原则上按一级学科统一授课
|
经济学论文写作
|
2
|
32
|
|
√
|
|
专业学位课
|
产业组织理论
|
3
|
48
|
√
|
|
|
|
最低6个学分
|
产业经济前沿专题
|
3
|
48
|
|
√
|
|
二级学科所属学院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
|
高级微观经济学
|
3
|
48
|
√
|
|
|
经济学院
|
至少两门
|
最低应选修10学分
|
高级宏观经济学
|
3
|
48
|
|
√
|
|
经济学院
|
博弈论
|
3
|
48
|
√
|
|
|
统计学院
|
高级计量经济学
|
3
|
48
|
|
√
|
|
统计学院
|
方向选修课
|
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前沿
|
2
|
32
|
|
|
√
|
产业经济研究院
|
至少两门
|
国企改革理论与实践
|
2
|
32
|
|
|
√
|
产业分析与投融资
|
1
|
16
|
|
|
√
|
流通经济学与数字经济前沿专题
|
2
|
32
|
|
|
√
|
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理论
|
2
|
32
|
|
|
√
|
欧美竞争与规制
|
1
|
16
|
√
|
|
|
学生亦可根据各自培养计划跨专业(学院)选择其他相应课程
|
|
注:1.本课程计划总学分最低为22学分。
2.非学位课均为选修课,最低需修10学分。
3. 每学分为16学时。
|